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NVIDIA傳可能買下英國最大晶片設計廠Arm,成為跨足CPU、GPU的晶片廠巨頭
隨著NVIDIA (輝達)近幾年在GPU與AI等市場大放異彩,近幾個月更是股價飆漲,於本月初甚至凌駕Intel,使得NVIDIA不僅名利雙收,甚至現在考慮買下英國最大晶片設計廠Arm的可能性。 根據知情人士表示,由軟銀(Softbank)所持有的半導體大廠Arm Ltd.,已引起繪圖晶片製造商NVIDIA的興趣,因為最近幾週,NVIDIA可能與Arm的母公司軟銀取得聯繫,並針對收購一事進行討論,由於收購事件仍屬於非常初步的階段,且其他潛在的競標者也可能出現(例如Samsung)。而由於該屬於私密訊息,因此要求不得透露身份。 Arm (安謀)是英國一家處理器晶片設計大廠,主要業務是設計矽晶片並授權其指令集給其他晶片大廠,包含Qualcomm、Apple、Samsung、NVIDIA、聯發科、華為…等廠商,都有與Arm簽訂授權協議以使用其IP (智慧財產),以Arm架構來設計其應用處理器產品。由於Arm架構處理器具有超高能效,使得包含當今所有的行動裝置、可攜裝置、物連網裝置、穿戴式裝置…..,以及Apple即將把其macOS轉換到的A系列處理器,都清一色幾乎是Arm的天下,使得Intel的x86架構只能在追求高效能的電腦、伺服器、高效能運算等領域持續壯大! 由於軟銀在2016年便以320億美元價格,收購ARM Holdings,他們希望透過將這家公司於2023年公開上市,亦可透過出售給開價最高的買家,來獲得其豐厚的投資回報率。據悉,Arm目前的股權結構是,Arm中國合資公司佔了49%的股份,由中國股票基金Hopu Investment (厚樸投資基金) 所牽頭的投資財團則保留了其餘的51%股份。 如果NVIDIA想要買下Arm,並非那麼容易,首先是由於Arm現有客戶非常多,NVIDIA也是其客戶之一 (如Tegra晶片),如果Arm果真被NVIDIA整碗捧去,Arm的現有客戶將會針對平等使用Arm技術的需求提出質疑意見 (因為NVIDIA到時候就會身兼球員兼裁判,客戶會擔心新Arm技術推出時NVIDIA自己先拿去用,而其他客戶比較晚才能用),此外,交易過程並非公開,因此老黃不僅要展現柔軟身段來撮合這間事情,另一方面可能也要使出強硬手段,展現其獨特刀法,在競爭買家出現前「斬除」各項障礙,加上監管機關也可能是絆腳石,看來要買下Arm可能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不過,要是成功的會,這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晶片廠併購案。 對NVIDIA來說,收購Arm的確是非常有戰略性的意義!畢竟,軟銀也是NVIDIA的主要股東,其旗下的願景基金並於2017年取得了其40億美元的股份,成為NVIDIA的前四大股東。由於2018年Q3時NVIDIA財報不佳,且看不到Q4的前景,所以於軟銀在2019年2月將手中的NVIDIA股票全數出清! 會財報不佳的主因是,NVIDIA於2018年推出Turing架構的RTX顯示卡,NVIDIA承認由於產品單價太高且支援的遊戲極少,是導致其GPU需求下滑的原因之一(玩家們有買RTX顯示卡嗎?)。再加上經濟大環境的惡化,尤其是中國大陸對於遊戲GPU的需求疲軟,且數據中心的高階GPU銷售量低於預期,使得老黃不得不下修2018年Q4的預期財報,導致軟銀以為買到燙手山芋而出清其股票! 不過,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捉弄人。因為自2019年的黯淡期到今年(2020年開始),NVIDIA的股價可說是一路上揚,從100多美元漲到400多美元,甚至一度市場小贏Intel。這是因為NVIDIA調整步伐,發表了7nm的Ampere GPU,並優先應用於全新數據中心AI,效能提升20倍,此外在遊戲市場也傳出即將發表RTX 3080系列顯示卡,效能亦有大幅度的提升。看來7nm真是NVIDIA (以及AMD)的Lucky 7,感覺好像「逢7就吉」,股票漲翻! (Intel還在努力10奈米ing…) 其實也不只是上述原因,對消費市場而言,由於2020年下半年也有不少全新3A級大作,加上紛紛開始支援NVIDIA的RTX與DLSS 2.0技術 (如《死亡擱淺》),再加上3080系列即將上市,這些都將對消費性GPU市場有很大的鼓舞,使NVIDIA的股票水漲船高。因此,對NVIDIA來說,現在有錢了!當然還是要趕快買下對他們有利的公司,來壯大自己的版圖才是。 首先是,先前NVIDIA收購了以色列的Mellanox Technologies,並於2020年4月27日完成收購,完成了歷時13個月的艱鉅過程,不過,當NVIDIA將其技術應用在最新DGX A100數據中心伺服器時,便提供了超強的頻寬需求,使該產品成為最強悍的超級電腦!發揮了1+1大於2的成果! 再來是在5月4日時,NVIDIA宣布將以未公開的價格,來收購美國的開放網路軟體公司Cumulus Networks,如此將可強化NVIDIA在網路軟體的實力,以加速進入SDDC (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的全新時代。 最後就是這次傳出的NVIDIA即將收購Arm計畫(收購軟銀?一沒鳥用,二人家也不一定願意。反而是Arm對NV來說更加重要),要是若成功的話,NVIDIA將大力受益於Arm所帶來的強力綜效,讓NVIDIA透過超強GPU + 超強AI + 超強高速Network +超強SDDC + 超強CPU,來打遍天下,到時候就「老黃只要手上有“刀” & ”錢”,誰都殺不了他了!」 XD
-
AMD Ryzen 7 PRO 4750G (Renoir) 8核APU效能揭露! 媲美自家Ryzen 7 3800X與對手的Core i7-10700K
AMD自推出Ryzen 4000系列(代號Renoir)的行動處理器家族之後,其以更高效能與能效,賦予AMD筆電有更好的整體表現,而在我們先前測試過也發現AMD這次的出擊,不僅效能優異,且電池續航力更是令人激賞!讓Intel著實感受到不少壓力! AMD自2019年7月7日推出Ryzen 3000系列(代號Matisse)之後,其以7nm製程,可支援PCIe 4.0的特色,橫掃桌機組裝市場,隨後8月起陸續推出伺服器版本(EPYC ‘Rome’)家族、高階桌機(HEDT)暨工作站(Workstation)的版本(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直到2020年起,陸續發表Ryzen 4000系列 (代號Renoir)的筆電處理器。隨後5月再推出 (代號Matisse),7nm處理器的布局至此完整。 AMD最近在7nm屆滿一年,於2020年7月7日正式發表,以提供更高時脈來增加產品競爭力,接著一週後,也就是7月14日正式發表Ryzen Threadripper PRO 3000系列的HEDT處理器,以更高記憶體通道和更多PCIe通道,來打造伺服器級的高階工作站使用體驗! 至於APU方面,當大家都在敲碗含內顯的桌機版Ryzen 4000系列(Renoir)何時推出,目前已知,大約又是再過一週後,預計是7月21日,AMD會正式發表桌機版Ryzen 4000G系列。先來看看這次釋出的Ryzen 4000G型號吧! ▼表 AMD Renoir (Ryzen 4000G)家族桌機處理器規格列表 上述的列表中,可以看到Ryzen 4000G系列,主要分成PRO G、PRO GE和非PRO版本,且有分成7、5、3共三個等級。分別內建Vega 8、7、6內顯,時脈從1700~2100MHz不等。玩家可以買到的都是主流桌機的版本,也就是Ryzen 7 4700G (8C/16T)、Ryzen 5 4400G (6C/12T)和Ryzen 3 4300G (4C/8T),皆是TDP 65W的設計。 至於商用版本的PRO G,型號則是Ryzen 7 PRO 4750G、Ryzen 5 PRO 4650G與Ryzen 3 PRO 4350G,規格、時脈和售價都與非PRO的版本一樣。另外,還有PRO GE系列,則是主打低功耗應用,TDP降到35W,時脈稍慢一些,適合應用在嵌入式產品。總之,這些PRO系列處理器,主要供應給OEM廠商為主,並無零售版本。 那麼,在效能方面,大家也在期待這次Ryzen 4000G的效能表現如何,就有網友洩漏出,已經可以贏過自家筆電版本的Ryzen 4800HS。 要是跟競爭對手相比呢?這部份,網友也已經露出Ryzen 7 PRO 4750G的測試效能了!這次是華碩的商用桌機系列,其內建Ryzen 7 PRO 4750G處理器,在其Geekbench 5的效能中,單核心與多核心的最高分數1248與8228分。相較於Ryzen 7 3800X的分數大約落在1200~1300與8500~9600分上下,以及Core i7-10700K的分數大約落在1200~1500與8600~9900分上下來說,幾乎算是可以平起平坐了! ● Ryzen 7 PRO 4750G分數: ● Ryzen 7 3800X分數: ● Core i7-10700K分數: 而上述的處理器當中,Ryzen 7 PRO 4750G因為有內建Vega 8內顯,效能比Core i7-10700K的UHD 630還要好,至於Ryzen 7 3800X則是沒有內建內顯。因此Ryzen 7 PRO 4750G,在CPU效能方面,可說是一次就打趴對手同級產品與自家同級產品,更不用說GPU效能了!UHD絕對不是Vega的對手! 從上述的成績可以看到,Ryzen 7 PRO 4750G在CPU效能上幾乎可和Ryzen 7 3800X以及Core i7-10700K/KF平起平坐,再看功耗與價錢方面,也是非常有競爭力! ● Ryzen 7 PRO 4750G (8C16T, 3.6~4.45GHz, Vega 8, 65W) → 約$289 ● Ryzen 7 3800X (8C16T, 3.9~4.5GHz, 無內顯, 105W) → 約$299 (NT$10,890) ● Core i7-10700K (8C16T, 3.8~5.1GHz, UHD 630, 95W) → $374~387 (NT$11,900) ● Core i7-10700KF (8C16T, 3.8~5.1GHz, 無內顯, 95W) → $349~361 因此從上面來看,Renoir APU這次不僅在CPU效能給好給滿,又有內建7nm Vega GPU,價格方面更是優!對於DIY玩家來說,是進可攻(加獨顯變成高階電競機)、退可守(用內顯當成一般輕電競機)的最佳解決方案! 也許下一台真香主機,可以考慮Ryzen 4000G家族喔!
-
沒得砍了只好退役、圖靈顯示卡掰掰?!RTX 20非SUPER系列傳將進入停產階段
才推出不到兩年的NVIDIA GeForce RTX 20系列顯示卡,目前根據外媒的消息指出,有可能為了迎接RTX 3000系列的到來、將進入停產階段,雖然NV目前尚未針對這項「傳聞」做出回應,不過就時間點來看的話,倒也不無可能,以老黃快刀斬亂麻的速度,先前已經又再度把RTX 2060晶片TU106砍出一張GTX 1650 Ultra後,這次直接把RTX 20系列用老黃的鬼滅之刃砍掉也不奇怪,畢竟新的安培也快要到了,而假如預期第三、四季要推出安培顯示卡的話,下個月也預計差不多該開始進入大量生產階段了。 而這邊將進入退役階段的圖靈顯示卡,主要還是針對初代版本而來,也就是GeForce RTX 2060 / 2070 / 2080 / 2080 Ti,當然最後一張Ti版本可能還會在市面上待上一段時間,但如果近期眾多消息指出的時間無誤的話,9月份很有可能就會是新一代安培顯示卡到來的時間,也因此,即便是RTX 2080、RTX 2080 Ti,在市場上留存的時間想必也不長了,而隨著新顯示卡推出的時間逐漸逼近,也可以開始預期看到二手市場上將會出現許多GeForce RTX 20系列的顯示卡,屆時想撿便宜的玩家們或許可以多觀望一波。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目前還沒辦法確認新一代安培的架構是否同樣會採台積電7nm、同時也還無法確認是否會採PCIe 4.0介面(畢竟隔壁棚都...),但由於台積電今年的單可說是爆滿,包含Apple、AMD等其他大廠也都在排隊,又再加上疫情的關係,是否真的能如願在9月份左右看到顯示卡也還是個未知數,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GeForce RTX 20非Super系列顯示卡大去之日不遠矣。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 B550終極頂配:Ryzen 7 3700X搭Radeon RX 5700 XT,輕鬆享有3A極致電競效能
PC世界近期可說是被AMD翻了過來,具備極致效能和新一代7nm架構的Ryzen 3000系列來勢洶洶,而接下來在Ryzen 4000處理器登場前,將會有加強版的XT系列版本推出,將時脈小幅拉高後勢必會為PC世界帶來新一番的影響力,現階段來說市場上最值得入手的高效能處理器絕非Ryzen 7 3700X這顆莫屬,搭載著可超頻能力及8C/16T配置,想要輕鬆爽玩現階段的3A遊戲可說是非常舒服。此外,甫推出的AMD B550系列主機板,將PCIe 4.0介面帶往主流玩家手中,在高速SSD的帶動下,也可讓玩家輕鬆享受快速的讀寫速度,進一步大幅提高小資創作者們的創作力。 整體來說,這次選擇的處理器、主機板和顯示卡組合,能夠讓玩家在不過度欺負荷包的情況下,輕鬆達到高效能的效能表現,要玩遊戲的話,電競級遊戲達到破百FPS可說是輕輕鬆鬆,尤其針對熱門遊戲《特戰英豪》可以帶來300 FPS以上的高流暢度水準,而如果是要拿來做為創作者類型使用的話,處理器本身的高核心和執行緒數、加上顯示卡的硬體規格,也能大幅提升使用者的創作效率。 在軟體方面,近期AMD推出新一波「更多遊戲,更高畫面速率!」活動,讓更多遊戲在RX 5000系列顯示卡的支援下,除了帶動整體的效能表現以外,也有AMD FidelityFX功能支援越來越多遊戲,讓玩家能夠輕鬆享有流暢的效能表現,可說是兼顧荷包和效能表現的絕佳組合。 快速幫玩家們回顧一下Ryzen 7 3700X(R7 3700X)這顆處理器,它基本有著8C/16T的主流高階配置,基礎時脈落在3.6GHz,最高動態時脈可爆發到4.4GHz,在多執行緒的輔助下,能夠激發出更高的效能潛力。 除此之外,採用TSMC 7nm製程下,R7 3700X也導入了PCIe 4.0介面,TDP在65W下,處理器最高溫度落在95度,這點搭配隨盒裝附贈的AMD Wraith PRISM風扇能夠有效控制溫度,這點我們後文測試時會更進一步解釋。 幾個比較重要的特點幫玩家整理,首先是在記憶體方面,AMD在新一代的Zen 2架構下,R7 3700X預設就能夠直接支援3200MHz以上的記憶體時脈,對比對手10代U僅針對Core i7以上版本做高時脈支援,R7 3700X顯然已略勝一籌,但不只如此,即便是Core i9處理器,預設支援的記憶體時脈也只落在DDR4-2933,雖然兩者都能藉由超頻的模式繼續往上邁進,但R7 3700X的彈性支援能力再下一城。 另外,去年的「7nm真香潮」除了讓玩家輕鬆享有高效能處理器以外,另一大特色自然就是原生支援PCIe 4.0介面這點,這也連帶讓自家RX 5000系列顯示卡、新一代Gen 4 SSD等也相對支援該介面,帶來另一個速度的新境界。 雖然在遊戲效能這方面,PCIe 4.0僅在像是4GB或6GB記憶體容量空間的顯示卡上會有較顯著的差別,其餘主流8GB顯示卡目前並未因此帶來顯著的效能提升,但未來隨著下世代遊戲主機PS5和XSX將陸續推出,並同步帶來光追效果支援的情況下,以後的新遊戲在畫面、硬體要求都不斷拉高的情況下,是否會需要更快的速度導入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PCIe 4.0這一波最大的受惠者,回過頭來還是在創作者上居多,尤其是高速Gen 4 SSD這點更是明顯,讀寫速度平均比上一代Gen 3 SSD快上1000 MB/s,這對於時常需要讀寫大量檔案的創作者們來說,無疑是為創作效率帶來更高的爆發能力。 另一方面,為了能夠簡單乘載R7 3700X的效能並且發揮其效力,同時又為了節省小資玩家和創作者們的荷包壓力,這次不選擇高貴的X570主機板,而是選擇親民的B550主機板做代表,在不犧牲效能支援的情況下,也兼顧到PCIe 4.0的支援。同時,B550主機板也做到支援未來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確保玩家即便要做升級,也能輕鬆對應。 而在顯示卡的部分,我們將從主機板部分省下來的「摳摳」放到這邊,直接攻頂上Radeon RX 5700 XT,在同步對應PCIe 4.0介面下,同時也獲得強大的效能輸出,這對於未來創作者們如果要較高效能的要求下,還是會帶來幫助;而在遊戲體驗方面,Radeon RX 5700 XT則是在基礎動態時脈分別達到1605 / 1905 MHz下,能夠輕鬆輾壓目前市面上的一眾1080p解析度遊戲,其效能甚至能在1440p和2160p下有一定程度的表現。 為了讓玩家能夠更實際的了解3A平台下,「R7 3700X+B550+RX 5700 XT」能夠有怎麼樣的效能表現,小編也特別找了手邊現有的對應型號產品做了個簡單的測試平台給大家參考,除了針對多款遊戲做了不同解析度的效能比較以外,也有做創作者們相關的測試作為參考。 另外,雖然B550主機板因晶片的緣故,導致僅處理器拉出的PCIe和M.2插槽支援PCIe 4.0介面,但做為一般小資玩家使用的話,單片GPU和單條SSD也足夠應付多數情況,在顯示卡部分已經是支援PCIe 4.0的RX 5700 XT的情況下,我們找了現有的Corsair MP600 2TB SSD來做示範,玩家們如果有Gen 4 SSD的需要,若荷包有限的情況下自然是不需要選擇到2TB版本,1TB版本Gen 4 SSD也是可以選擇的產品。而即便玩家沒有入手Gen 4 SSD的需求,B550普遍也具備雙M.2 SSD,選擇Gen 3 SSD的話,也是能夠完整享有約3000 MB/s讀寫的平均速度,在一般日常使用下也已經非常足夠。以下附上本次測試的完整平台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7 3700X ◆散熱器:AMD Wraith PRISM ◆顯示卡:AMD Radeon RX 5700 XT ◆主機板:ROG STRIX B550-F GAMING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3600 8GB x2 @3600 ◆SSD: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驅動版本:AMD Radeon Adrenalin 20.4.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版本1903 以上效能堆疊後,換算成實際的遊戲體驗如何,我們找了幾個具代表性的遊戲作為參考,分別是RPG遊戲《刺客教條:奧德賽》、RTS遊戲《戰爭機器:戰術小隊》以及3A射擊遊戲《虹彩六號》,分別以遊戲內最高畫質設定做測試,平均獲得的FPS表現如下圖。 我們從圖中可以發現,《虹彩六號》維持著一貫的優良最佳化,在1080p下可以獲得絕佳的效能表現,搭配個240Hz螢幕更新率可以有非常棒的遊戲體驗,而即便是將解析度拉高到1440p、甚至2160p,我們的測試組合依舊維持著244和125 FPS的平均水準,要在高畫質下玩《虹彩》是毫無懸念的。 鏡頭轉到對於處理器和顯示卡運算速度較要求的《戰爭機器:戰術小隊》上,RTS即時回合制遊戲的設定,單純的角色人物能移動是基本,但要能在施展技能或是槍殺敵人時也能順暢跑動才是重點,我們可以看到在1080p解析度下同樣是能輕輕鬆鬆擁有124 FPS的高水準演出,雖然遊戲FPS自然是越高越好,不過RTS類型遊戲其實能夠達到一定的穩定流暢體驗就已經非常不錯,因此,即便拉高到2160p解析度下,仍然能有62 FPS的表現,高畫質表現玩RTS這類遊戲的話滿輕鬆的。 最後再來看到RPG類型遊戲《刺客教條:奧德賽》,這款遊戲基本上是出了名的吃硬體,但我們在1080p下看到70 FPS時還是感動的「內牛滿面」,這數字看起來不高、但其實已經是極高的效能表現囉!當解析度拉高到1440p後,可看到FPS下滑至57 FPS,若是稍微調整一下畫質設定,要達到60 FPS的水準並不難;而將畫質拉高到2160p以後,則是仍有36 FPS的水準,可說是非常令人滿意的體驗了。 由於近期《特戰英豪》(Valorant)在台推出,這款秉持著《CS:GO絕對武力》精神的第一人稱競技射擊遊戲,開發商Riot Games (銳玩遊戲)為了滿足多數玩家電腦的硬體需求,因此在遊戲本身的畫質設定上並未拉高到我們常見的3A級水準,部分玩家可能覺得都2020年了還推出這種畫質的遊戲是在搞什麼...不過,競技類型遊戲本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即便擁有簡單硬體配備的玩家,也能輕鬆享受遊戲內容而設定的。 話說回來,由於近期AMD Radeon Software驅動軟體也有針對《特戰英豪》做過最佳化處理,所以我們這次也利用R7 3700X搭RX 5700 XT的搭配遊玩了這款遊戲,藉由FPS統計軟體,我們同樣也針對1080p、1440p和2160p三種解析度做了流暢測試,測試的結果如圖: 從圖中可發現,原本以為《虹彩》已經是市面上最佳化的遊戲、沒有之一,但《特戰英豪》的最佳化效果卻比它還要更好,當然一部份的原因必須歸功於Riot Games對於遊戲的畫面本就設定不高,而回過頭來看我們測試的結果,平均在1080p解析度下可以達到驚人的450 FPS平均水準,甚至可以說拿RX 5700 XT來玩《特戰英豪》都有些大材小用呢(笑~)!由於一開始跑出的數字太過驚人,所以我們直接將畫質拉高到2160p解析度,發現平均FPS還是可以有204 FPS,而且這都還是最高畫質下的水準。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在4K解析度下擁有240 FPS極致體驗的話,《特戰英豪》會是不錯的選擇!以下附上簡短的1080p遊玩影片,大家可以注意左上角的平均FPS數字,幾乎都穩定落在200以上。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KtLogiMh4 ▲R7 3700X和RX 5700 XT的組合,創造出平均200 FPS的流暢體驗,在ROG XG248Q電競螢幕240Hz更新率下,流暢度十足。 接下來我們看到創作者相關的測試內容,我們藉由幾個近期加入的新測試項目來作為基準讓玩家參考,測試重點仍是著重在R7 3700X、B550和RX 5700 XT三者之間的穩定測試上。 首先是Adobe Photoshop測試,測試的對照組為9900K+RTX 2080的組合,測試內容包含Photoshop的多種不同渲染、後置修圖過程,整體測試最終會給出總分,對照組總分為1000分,高於千分代表整體效能已比對照組效能高。 接下來是Premiere Pro影像測試,測試內容同樣包含軟體中的多項操作指令和影像輸出評分,對照組採用的系統為9900K+Titan RTX、其滿分為1000。 再來是同樣作為影像處理軟體的DaVinci Resolve Benchmark,對照組採用的系統為9900K+Titan RTX以及64GB記憶體和1TB SSD,軟體測試標準將其定義成1000分,測試內容包含軟體中的各類渲染項目、後製功能,最佳化等等。 SPECviewperf 13是專業工程繪圖效能測試,其集結了3DS Max 2016 (3dsmax-06)、CATIA V6 R2012 (catia-05)、Creo 3-PTC (creo-02)、Energy (energy-02)、Maya 2017 (maya-05)、Medical CT/MRI (medical-02)、Autodesk Showcase 2013 (showcase-02)、Siemens NX 8.0 (snx-03)、Solidworks 2013 SP1 (sw-04)等專業繪圖與分析軟體來進行場景之繪製,很重視OpenGL效能,可測出CPU與顯示卡的整體效能。 來看看AIDA64Extreme的燒機溫度測試,這邊主要會針對處理器和顯示卡的溫度做紀錄,一方面是為了了解AMD Wraith PRISM散熱器是否能有效壓制溫度、二方面也是能知道B550主機板能否有效穩定處理器和顯示卡效能。這邊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廠牌的B550主機板因散熱和供電設計不同,可能會稍微有不同的結果。 測試期間,處理器最高溫曾超過90度,不過平均溫度仍控制在85度以下,以原廠附贈的風扇來說,這樣的結果已經是不錯的了。而另一方面,顯示卡的溫度則是平均落在約85度左右,到還算是可接受的範圍。 B550和RX 5700 XT在這次的測試中是重要的關鍵,首先,B550讓小資創作者也能輕鬆享有PCIe 4.0 SSD的高速讀寫效能,進一步解放檔案存取效率,二方面RX 5700 XT則是最大化解放了玩家的遊戲體驗,同時也能在創作者相關工作中,帶來一定程度的幫助,目的便是為了讓玩家們能夠輕鬆發揮最高效能優勢,兩者都是這次能將R7 3700X推上另一層樓的重要關鍵。 隨著近期B550主機板陸續推出,各板卡廠們也都陸續推出了自家對應的B550系列主機板,玩家不妨趁此機會入手DIY電腦,最大化電腦效能,強化遊戲和創作體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AMD近期正在推廣「」活動,針對RX5000系列顯示卡帶來高FPS流暢體驗,同時配合HDR視覺效果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其中,針對熱門的競技類型遊戲像是《虹彩六號》、《特戰英豪》等等,都可以帶來300 FPS以上的高流暢度水準,另外像是《全境封鎖2》或是《戰爭機器5》這類的3A級遊戲則是可以達到100 FPS以上。而針對RX 5700和RX 5700 XT顯示卡,則是可以進一步將效果拉高到1440p解析度,其實本次測試的內容就可以發現,RX 5700 XT在1440p下,多數的遊戲還是能有不錯的流暢度體驗的。 AMD近年來推廣的AMD FidelityFX能為遊戲帶來更流暢的效果,目前市面上也已經有超過20款遊戲已開始支援,像是《邊緣禁地3》、《戰爭機器5》、《惡靈古堡3:重製版》等等,未來也將會有更多的遊戲加入支援行列,AMD玩家可以多期待些!近期也有幾個活動正在進行,像是《星戰前夜》目前玩家可參加遊戲中的Clear Vision Screenshot Competition比賽且獲獎、而《Chernobylite》現可在Steam上搶先體驗,另外還有原先在PS4上獨佔的《底特律:變人》目前也已經可以在Steam上遊玩,以上遊戲都支援AMD FidelityFX技術,搭配市面上1000多款的FreeSync顯示器供玩家選擇,提供完整的FreeSync生態圈,AMD粉絲們可以繼續期待未來發展!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3A平台體驗」深入校園!醒吾科技大學聯手AMD打造水冷電競對戰教室,「電競」不只打Game!
這幾年隨著「電競」一詞和其文化的蓬勃發展,各大專院校甚至技職學院都開始陸續開創「電競系」專班,除了作為培育新一代台灣代表隊的溫床之外,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各種一條龍式教育和工業一體式的未來應用教育,像是電腦DIY常見的水冷散熱系統,便是教學內容中最常見的一套。 不過,以往各大院校都以Intel搭配NVIDIA作為主軸,鮮少出現AMD產品做為主線的電競學系,但過去兩年來,AMD藉著Ryzen 3000 7nm架構的真香潮帶動下,不只一般主流玩家被香到爆,這波熱潮現在也延燒到學校教育中,台北醒吾科技大學就聯手AMD為學生打造「水冷電競教室」,在AMD 3A平台的加持下,結合網咖式設計質感,將現階段在網咖市場上非常熱門的「3A網咖」體驗帶到校園內,同時強調:「電競系不只打Game!」 醒吾科大這次在電競教室所規劃的配備,在處理器方面是採用AMD極具超高C/P值的Ryzen 5 3600X,在6C/12T架構下,搭配3.8 / 4.4GHz的基礎與動態時脈,對於學生在校上課期間遊玩來說,效能絕對綽綽有餘。同時在重要的影像輸出方面,則是配置旗艦級的ASUS TUF GAMING RX 5700XT顯示卡,而在主機板則是用上了ASUS TUF GAMING B450M-PRO GAMING主機板,整體規格與效能上已比許多網咖還具競爭力。然這還不稀奇,最強悍的就是這次在散熱規劃上選擇與TT曜越合作,針對處理器和顯示卡做客製化開放式水冷管散熱,不僅大幅強化PC效能,也提升超頻能力。 醒吾大學校長陳義文笑著說:「我們的學生都很滿意的說,這電腦玩起來比外面的網咖還要順!」可見AMD Ryzen 5 3600X和Radeon RX5700XT的搭配效能表現優異,尤其在水冷支援下更是讓整體的穩定性大幅提升。 說到水冷,陳校長也娓娓道來:「以往電競比賽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選手,但很少有人去注意那些幕後人員。」的確,像是當年的TPA戰隊,大家注意到也只是各位選手本身,但那些訓練選手的教練、經理,甚至賽事工作人員等等,都是所謂「那默默的一群」。 可其實並非如此,「我們的水冷電競教室除了有電競以外,另外也還有水冷教學。」陳校長這麼做的目的,除了要讓醒吾成為電競選手的培育平台以外,另一個重點也是希望學生可以有不只一條出路。如果學生不喜歡或是不想當選手的話,也能朝電競相關行業的路來發展,「我們也可以培訓成直播主、賽事轉播、賽評、場控、畫面監控...等等,或者作為後勤,成為客製化水冷好手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學生的選擇很多,並非只是專注在選手技能的培育上,更多的是讓學生們能夠有更多元的未來可走。 醒吾科大水冷電競教室的另一大特色,是進到教室以後就給人一種踏進網咖的感覺。說到這邊可能有些人就有些不以為意了,但老實說這並非壞事,近期許多電競網咖正在逐步轉型,尤其都會地區的店家更是如此,隨著更多年輕世代、以及數位化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年輕學子對於網咖的印象,早已不再是「不良場所」,更多的反而是下課後,學生有個能和三五好友們一同聚聚、消遣娛樂打屁聊天的好所在。 也因此,水冷電競教室在教室整體的規劃佈局上,也大致可看出一些端倪,「如果學校就是一種網咖,而且還比外面的網咖效能更好,你還需要去外面嗎?」而且在校期間也有人監督管理,同時室內也禁菸,對於學生們來說,會有一定程度的優質體驗與保障,而且水冷電競教室這樣的設計也容易吸引女生玩家加入,因為許多女生可能對於網咖場所會有些排斥,但如果是在自己學校的教室,那就會願意接受多來這個場所了。 除了在機台布局上有規劃以外,對於學生的便利性來說,醒吾大學也下足了苦功,包含學生用的座椅、鍵盤滑鼠、144Hz曲面螢幕,就連電腦開機鍵、耳機喇叭孔等等,也都是額外拉轉接頭到到電腦桌面,給學生更直覺且方便的操作空間。 醒吾科大這次水冷電競教室的成立,在教育面讓我們看到各大院校針對「電競系」雖然有著各種不同的做法和硬體布局,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擁有美好多元的未來。 「誰說打Game沒有未來?」陳校長笑著說,「打Game也能出頭天!如果我們醒吾未來真的有機會培訓出台灣國手為國爭光,那我們也是與有榮焉。不過,技職教育的本質就是為國家與企業培育多方面的人才,畢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選手。所以更重要的其實是希望藉由水冷電競教室的成立,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元的彈性選擇,讓學生知道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這點尤其在這個變遷快速的時代下,同時又經過近期疫情的肆虐更是明顯,眾多傳統行業都慘遭疫情波及,即便是科技產業也難免受到影響,醒吾科大水冷電競教室的成立也算是敲了個響鐘,不只是讓學生能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中,獲得有系統性的教育規劃和專屬培訓,同時也是讓上一輩的父母們了解到,這一代小孩們的教育,正在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轉型中。 另一方面,在AMD這邊則是深入校園有成,它們在網咖領域中已經打出了滿亮眼的成績,全台各地的網咖已有不少店家開始陸續採用其產品。主要是AMD的產品,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優勢選擇,使得醒吾科大選擇和AMD聯手,打造全台第一家水冷級電競教室,對AMD可說是一大突破和成就,也等於向其他兩個主要競爭對手醒世鐘了。由此看來,以目前AMD在市場上的強度來看,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校方或網咖端,願意繼續和AMD合作,以打造更多3A級電競場域新體驗。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的香氣多到變成龍捲風,在2020歐洲硬體獎上橫掃各大獎
AMD的近年的產品表現有多好應該不需要小編多言,不過除了玩家、市占與財報的表現之外,多來幾個國際級獎項的殊榮好像也沒什麼不好,特別是當自己橫掃榜單到讓對手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時,那滋味想必是更加地不同凡響。 歐洲硬體大獎(European Hardware Awards/EHA)是由歐洲硬體協會(European Hardware Association)所舉辦的年度硬體評選,每一年年中的時候選出最佳的電腦硬體的產品進行頒獎,由於負責參與的評審橫跨整個歐洲電腦相關的硬體媒體,共有100多位編輯進行各項產品的選評,使得這個獎項具有相當的指標性意義。 在這次公布的中,AMD的可以說是最大贏家,從CPU到顯示卡,甚至連主機板和筆記型電腦也全部都可以看見AMD的身影,反倒是隔壁對手的Intel,除了協力廠商的主機板和筆電有穫得獎項之外,就完全看不到任何「藍色」的產品出現名單中了! ● 年度最佳CPU:AMD Ryzen 9 3950X ● 年度最佳GPU:AMD Navi 10 (Radeon RX5700/XT) ● 年度最佳遊戲CPU:AMD Ryzen 5 3600 ● 年度最佳超頻CPU:AMD Ryzen 3 3300X ● 年度最佳新科技:AMD Chiplet 小型處理器設計 ● 年度整體最佳產品:AMD第三代Ryzen CPU系列產品 ● 年度最佳ATX主機板:微星 B450 Tomahawk MAX (搭載AMD B450晶片組) ● 年度最佳Micro-ATX主機板:華碩 Crosshair VIII Impact (搭載AMD X570晶片組) ● 年度最佳AMD顯示卡:藍寶 Nitro+ Radeon RX 5700XT (搭載AMD Navi 10繪圖晶片) ● 年度最佳電競筆電:華碩 ROG Zephyrus G14 (搭載AMD Ryzen 4000HS行動處理器) ● 年度最佳筆電:微軟Surface Laptop 3 (搭載Intel第10代Core i7/i5 或 AMD Ryzen 5/3 3000U行動處理器) ● 年度最佳2合1筆電:聯想ThinkPad X1 Yoga (最高搭載Intel第10代Core i7處理器) ● 年度最佳Mini-ITX主機板:微星 MEG Z490I Unify (搭載Intel Z490晶片組) 從整個得獎名單可以到AMD幾乎拿下全部的主要獎項,也連帶讓周邊的許多協力廠商也跟著沾光,至於Intel的部份,只能跟著微軟和聯想的筆電沾光,但獎項其實是微軟或聯想的,且微軟的Surface Laptop 3其實也有AMD版本,不算Intel獨占沾光!這次真的是Intel Inside了,只能附著在協力廠的系統產品內來沾一下光! (Intel…加油好嗎?) AMD這次可說是大獲全勝,也期待AMD能夠接續這股氣勢,讓即將發表的下一代處理器和顯示卡能夠讓玩家繼續大喊「真香」!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NVIDIA推出vGPU 11.0,為遠距辦公的藝術家、設計師和資料科學家提供更多工具
NVIDIA發表最新的Virtual GPU (vGPU) 11.0軟體,這是一套可以運用在NVIDIA GPU GRID的中介軟體,讓VM Hypervisor可以取得GPU的硬體資源,以分配給各個虛擬機器來使用,讓遠距辦公的創意工作者、美工人員、動畫創作、美術設計師,甚至資料科學家們,也能透過連接到遠端VM或Container,透過其硬體GPU加速功能,來完成以往不可能的事情! 如同我們先前採訪的,他們就是透過Quadro RTX 8000,搭配NVIDIA vGPU軟體,讓員工可以透過遠端KVM方式 (透由微軟RDP軟體),來進行遠端辦公,即使不在公司的員工或外包人員,也能透過自己的電腦來連接到公司的vGPU VM,來執行一些3D創作軟體。NVIDIA vGPU搭配其高階繪圖卡,能賦予VM即時運算與即時繪圖的能力,讓一般電腦只要有網路連線能力,就能連接到公司的電腦,並化身為高效能繪圖工作站,讓專業人士在外也擁有「即戰」力! 這次vGPU 11.0可相容於Quadro RTX 6000以上的繪圖卡,以及那些超貴的P100、V100、A100等AI應用級加速卡,在畫面更新率方面也支援到120Hz,讓CloudXR (雲端混合實境)的應用,在搭配Wi-Fi或是5G行動網路時,能更即時將高畫質的畫面傳給遠端的使用者,以便可以打造更沉浸的遠距教學、訓練、會議,或是其他更進一步的應用。 以下就來看看這次NVIDIA發表最新vGPU 11.0軟體的細節內容吧!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為許多企業和組織員工的工作方式帶來永久性的改變。現在,他們可以選擇在家或辦公室進行協作。 NVIDIA (輝達) 於今 (2020) 年 7 月推出最新版本的虛擬 GPU 軟體 vGPU,助力全球數百萬專業人士。此軟體能夠支援更多作業負載,並具備提高 IT 管理人員工作效率的功能。 GPU 虛擬化是為從設計師到資料科學家的每一個人,提供彈性協作方式的關鍵。無論身處何處,任何人都能在需要高階繪圖與運算力的專案上進行協作。 根據 IDC 的最新研究,企業組織因疫情轉為遠距辦公後,時,發現擁有 500 至 1,000 名使用者的企業組織的生產力提高了 13%,且每年可省下約 100 多萬美元。 Jon Peddie Research / Cadalyst 分析師 Alex Herrera 表示:「在採用虛擬化 GPU 技術的集中式運算環境中,使用者不再需要與實體工作站綁在一起。正如近期在遠距辦公期間,很多公司都做出了成功的改變,讓員工能隨時隨地存取大數據且效能表現不受影響。」 NVIDIA 與 SUSE 在其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上展開合作,共同擴展對虛擬化管理程序 (Hypervisor) 的支援,並在基於內核的虛擬機平台上提供 vGPU 支援。 將支援初期產品,為人工智慧 (AI) 和資料科學作業負載實現 GPU 虛擬化。這些產品將為越來越需要 GPU 支援的企業和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擴展虛擬化管理程序平台的選擇。 SUSE 技術長 Brent Schroeder表示:「如今對加速運算的需求,已經從專門的高效能運算環境擴展到了虛擬資料中心。為了滿足企業高層的需求,SUSE 和 NVIDIA 致力於簡化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中 NVIDIA 虛擬 GPU 的使用,以實現 IT 基礎架構的現代化升級,並加速 AI 和 ML 作業負載,進而讓 SUSE 全球各地的客戶能更好地處理高效能和時效敏感的作業負載。」 借助 NVIDIA RTX 和 vGPU 軟體在 5G 與 Wi-Fi 網路上提供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服務。2020 年 7 月推出的 vGPU 版本可在高達 4K 的解析度下增加 120Hz VSync 支援,為使用無線設備的 CloudXR 使用者提供更加流暢的沉浸式體驗,享受媲美本地有線配置的保真度。 VMware AR/ VR 總監 Matt Coppinger表示:「透過使用 Wi-Fi 或 5G 串流 AR/ VR,企業組織將能徹底發揮其優勢,實現沉浸式訓練、產品設計以及建築和施工營造。我們正與 NVIDIA 攜手合作,以更加安全地提供在 VMware vSphere 和 NVIDIA Quadro 虛擬工作站上運行的 AR 和 VR 應用程式。借助 NVIDIA CloudXR,這些應用程式能夠串流到在獨立式頭戴裝置上運行的 VMware Project VXR 客戶端應用程式中。」 最新版本的 vGPU 能夠提供更優質的使用者體驗,並且滿足高要求作業負載所需的管理能力,例如近期推出的能將即時協作平台 Omniverse 與用於資料中心的 RTX 伺服器和 NVIDIA Quadro 虛擬工作站軟體相結合。該參考設計在一個 NVIDIA Quadro RTX GPU 上最多可以支援兩個虛擬工作站,不僅能夠運行協作式電腦輔助設計等多種作業負載,還能同時針對模型進行如照片般真實的即時渲染。 Quadro vWS 可以在幾分鐘內為全球各地的新使用者,提供由 Omniverse 支援的虛擬工作站。使用者無需專用的客戶端硬體,僅需使用連接網路的設備、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即可,且資料中心內的數據受到高度保護、安全性相當高。 2020 年 7 月推出的 vGPU 版本,其新功能可以協助企業 IT 管理人員和雲端服務供應商簡化管理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新功能包含允許不同版本的主機和客機 vGPU 軟體跨分支支援,以簡化升級和大規模部署的流程。 IT 管理人員可以更快地升級到最新的虛擬化管理程序版本,以取得修復程式、安全外掛和新功能,同時交錯部署終端用戶圖像。 運行 VMware vSphere 的企業資料中心將能夠使用最新版的 VMware vRealize Operations,管理搭載 vGPU 的虛擬機器 (VM),從而提高營運效率。 同樣,VMware 於近日在 vSphere 中為 GPU 驅動的虛擬機器增加了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DRS) 支援。現在,vSphere 7 導入一項名為「可分配硬體 (Assignable Hardware)」的新功能,該功能可以增強初始配置,以便在啟動虛擬機器之前將其自動「放置」在具有正確 GPU 和配置文件的主機上。 對於管理大型部署的 IT 人員而言,這意味著新虛擬機器的部署時間將縮短至數分鐘,而原來的人工部署可能需要花費數小時。同樣,此功能可與 VMware 的 vSphere High Availability (HA) 共同使用,因此,如果主機因任何原因發生故障,由 GPU 驅動的虛擬機器可以在具有正確 GPU 資源的另一台主機上自動重啟。 2020 年 7 月推出的 NVIDIA vGPU 即將上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參閱。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Wpk2zo8Q NVIDIA Virtual GPU 11.0 新增功能影片介紹 以下就是這次NVIDIA vGPU發表的簡報內容,敬請觀賞!
-
NVIDIA ISC 2020 (下):TOP 500超級電腦排名中,NV擁有333款,佔2/3強,另Selene超級電腦求單出爐
NVIDIA這次在ISC 2020展期中,主要發表了全新A100 PCIe運算加速卡(比V100快20倍)! 同時SXM卡、UFM Cyber-AI、RAPIDS評測軟體也一同發表,展現其AI豐厚的運算實力。此外,在裡面,NVIDIA也展現其強大的效能實力,有2/3的系統都搭載NVIDIA家的產品。另外,針對組裝超級電腦想求單的IT網管者,NVIDIA更發表SELENE超級電腦運算工廠建構菜單,可幫助客戶在一個月內的時間,來建構ExaScale級的超級電腦數據中心! NVIDIA表示,在500款最快超級電腦中,有2/3 (333款)都是搭配NVIDIA的。包含美國、中國大陸、歐洲、美國產業系統、學院等的第一快超級電腦,都看得到NVIDIA的身影。 其中搭配NVIDIA Selene (DGX SuperPOD)超級電腦叢集的部份,就擁有1+ ExaFlops AI運算效能或20.5GFlops/Watt能效,成為前100大超級電腦的主力,而自ISC2017至ISC2020這四年以來,GF/W執行能效也成長3倍! 這次求單不是要組電競桌機,而是要建構一個超級電腦運算工廠。哇!這單怎麼下呢? 先前NVIDIA有發表Saturn V的DGX SuperPOD電腦叢集,賦予各數據中心來建構DGX A100為主的超級電腦,以建構1 ExaFLOPS以上效能的超級AI數據中心!如今NVIDIA也在美國推出針對各產業所打造的工業系統,提供1 ExaFlops的AI效能,27.6 PetaFlops HPL(High Performance Linpack),打破20GFlops/Watt的能效障礙! 在其硬體規劃(菜單)中,採用280組DGX A100超級電腦,內含2240顆A100 GPU,並搭配494組Mellanox Quantum 200G InfiniBand交換器,提供56TB/s網路頻寬、以及7PB的全快閃網路儲存方案!而這些電腦,只要在1個月內就能幫你部署完成,讓您的數據中心一次升級到ExaScale級的運算能力! 隨著NVIDIA發表A100 GPU,搭配先前的DGX A100超級電腦、EGX A100邊緣AI運算模組,以及這次發表的A100 PCIe加速卡,還有A100 SXM加速模組,都可幫助伺服器業者建構效能更強悍的AI級超級電腦,以應用於各種需要高效能運算的科學研究單位,以利進行各種科學與自然相關研究! 至於在AI電腦的求單部份,NVIDIA發表的Selene超級電腦工廠「菜單」,可以幫助數據中心在一個月內建構好,輕鬆打造出ExaScale級的超級電腦中心!值得想要建構大數據運算、科學研究、AI應用等數據中心,來考慮建構! (01) (02) (03) (本篇) (04) (05)
-
NVIDIA ISC 2020 (上):發表全新A100 PCIe運算加速卡,比V100快20倍! 聯袂SXM卡、UFM Cyber-AI、RAPIDS評測軟體亮相
一年一度的ISC High Performance 2020 (ISC 2020)原計畫於台北時間6/22於德國法蘭克福展覽館開展,但因為疫情緣故使其展覽取消,改為線上展覽。這次以HPC (高效能運算)為主題的展覽,自然會有許多主打高效能的產品、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齊聚一堂,來為新世代電腦的效能注入一片活水。 NVIDIA身為AI運算的領導廠商,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展覽的機會,向全世界宣告其最新的產品。由於當今的許多科學研究工作,必須仰賴更高效能的電腦來處理,因此NVIDIA所打造的全新運算超級電腦平台,將提供資料分析、模擬、可視化、AI(人工智慧)、雲端、邊緣串流等六大特色與應用,以幫助科學家、醫護人員,來解決未來即將面對的各種課題! 繼先前自家舉辦GTC 2020發表採用Ampere架構的A100 GPU、DGX A100超級電腦,以及EGX A100嵌入式AI運算模組之後,這次NVIDIA在ISC 2020也宣佈推出PCIe版本的A100運算加速卡,可以安裝在伺服器的PCIe插槽(若CPU支援PCIe 4.0的話,就能以PCIe 4.0的模式運作),提供比上世代V100還快20倍的運算效能! 這次聯袂A100 SXM卡版本也亮相,類似MXM子卡設計,這次A100 SXM卡採用更小的面積,提供系統廠商導入至其AI伺服器內。跟PCIe不同的是,SXM的功耗比較低,而 PCIe版可以透過NVLink Bridge來做多重SLI。其用途不一樣,PCIe適合一般伺服器插卡使用,而SXM則適合應用在更纖薄刀鋒伺服器來做應用。 先前NVIDIA發表將提供大數據運算加速軟體堆疊,其中包含Spark 3.0的RAPIDS加速器,可透過GPU來提升運算效能。這次直接將效能數據公佈出來。在大數據分析效能方面,採用DGX A100搭配RAPIDS加速處理TPCx-BB運算,若在純以CPU為主的伺服器叢集系統來算的話,必須準備350組伺服器,共佔22櫃,要吃掉300千瓦的電,總共耗費2千3百萬美元。 而若改用DGX 100超級電腦系統來做同樣的事,只要16台即可搞定,共佔4櫃,僅吃100千瓦的電,總共耗費330萬美元。可看出,TPCx-BB運算,使用GPU的加速效能,是純CPU伺服器叢集的19.5倍!而花費僅1/7,且耗電僅1/3而已。 由於上述的AI超級電腦,是透過許多CPU、GPU來協同運算,各處理器中間都是透過網路高速公路來進行資料交換,為讓這條資訊高速公路暢通無阻,避免攻擊或軟體威脅,NVIDIA / Mellanox在其網路產品中就有設計其對應的網路監控軟體,而這次他們也發表了AI平台專用的網管軟體,以協助IT管理者來輕鬆監控、維護,以提升數據中心內超級電腦的資訊安全。 這次UFM (Unifed Fabric Management) Cyber-AI平台,提供網路驗證、壅塞對應、健康報告、資產對應、安全電纜管理、效能監控、即時分析、預測儀表板等特色,讓IT網管們在管理這些超昂貴超級電腦時,能更加輕鬆方便!以減少停機、當機,網路不穩,效能不彰等問題,以提升AI電腦運算效能與使用安全性。 隨著NVIDIA發表A100 GPU,搭配先前的DGX A100超級電腦、EGX A100邊緣AI運算模組,以及這次發表的A100 PCIe加速卡,還有A100 SXM加速模組,都可幫助伺服器業者建構效能更強悍的AI級超級電腦,以應用於各種需要高效能運算的科學研究單位,以利進行各種科學與自然相關研究! (01) (02) (本篇) (03) (04) (05)
-
NVIDIA RTX 3080效能比2080 Ti快31%?! 3DMark Time Spy效能揭露!
NVIDIA自2018年9月首發推出Turing架構的GeForce RTX 2080 Ti,以及後續的RTX 20系列GPU之後,其以支援硬體光追(Ray-Tracing)的特色,賦予遊戲更逼真的真實世界畫面,提供絕佳的遊戲視覺享受!然已經到了2020年,NVIDIA下世代7nm製程的Ampere GPU也蓄勢待發!其伺服器版本已於GTC 2020正式發表,包含,以超高效能表現,再次稱霸數據中心應用市場。 至於在消費卡方面,據悉NVIDIA的Ampere的遊戲卡系列,可能正式名稱為GeForce RTX 30系列,將採用10nm製程,預計在2020年第四季推出!在效能部份,原先業界,不過現在已有網友優先拿到Ampere GA102的高階顯示卡(不確定是3090/Titan、3080 Ti/Super還是3080),並以3DMark來進行效能測試了! 根據的揭露,他們以某張NVIDIA Ampere GA102 GPU的高階顯示卡,在3DMark的Time Spy場景(DX12)中,測到18257分,比RTX 2080 Ti創始版的13939還快了30.98%!甚至贏過Titan V的16857分約8.3%,由此可見這次GA102的顯示卡效能非常強悍! 上述的圖表可以發現到,這次GeForce RTX 3080顯示卡的效能: ● 比一般RTX 2080 Ti 創始版快30.98% ● 比MSI RTX 2080 Ti Lightning Z顯示卡快21.07% ● 比Titan RTX顯示卡快22.14% ● 比使用LN2模式超頻後的Titan V還快8.30% ● 比Kingpin超頻玩家用EVGA RTX 200 Ti XC稍微慢個2.18% 上述測試報告中表示,GA102的高階顯示卡有分成24GB、12GB、10GB記憶體版本,而這次他們測試的顯示卡,根據3DMark的系統回報,GPU爆發時脈為1935MHz,記憶體時脈則高達6000MHz,這個應該等於HBM2等級的速度了吧!而目前已知不同版本的記憶體的時脈,分述如下: 採用14Gbps GDDR6 → 1750MHz 採用16Gbps GDDR6 → 2000MHz 採用2GT/s HBM2 → 1000MHz 因此上述的記憶體時脈回報成6000MHz,可能是因為3DMark的SysInfo還不認得這款新的記憶體,或是驅動程式回報的問題,總之,上述的規格僅供參考!等正式顯示卡上市之後,就可以確切了解真實的記憶體時脈! 根據原文章表示,這次的測試結果可以100%確認是真的!不是亂掰的。然而這次可以發現GPU時脈僅1935MHz,跟上一代12nm Turing的時脈差不多,沒有什麼太大提升,難道其效能提升3成的最大幫助,是因為Ampere製程提升到10nm的緣故?還是Ampere GPU內部的繪圖架構有很大的改進,讓其效能突飛猛進? 總之,這個問題還是等正式顯示卡上市之後,就可以得知了!但還是希望GPU時脈可以再提升一些就是了!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